{{ $t('FEZ001') }} 衛生組長
{{ $t('FEZ002') }} 學務處|
荒野保護協會的張玉龍老師蒞臨學校進行環境教育講座,講座主題是「怪獸入侵-當外來生物入侵台灣」。
張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所居住的臺灣,位置橫跨熱帶與亞熱帶,地勢高低起伏,使得臺灣這樣一座蕞爾小島,有高達數萬種的物種,以各種令人驚奇的方式在這美麗的島上共存著。然而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人口成長對土地的需求,許多棲地被破壞,還有因為國際貿易頻繁衍生的外來種入侵等問題,使得臺灣本土生物多樣性下降。
透過此次講座讓同學們認識外來種入侵問題的成因並瞭解台灣的入侵種及其造成的損失,進而激發孩子們共同守護臺灣生態的心。
指導老師:李明瑾老師
510-20王又立
今天下午我們去參加一個講座,這個講座名稱為「怪獸入侵!當外來生物入侵台灣」,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所居住的臺灣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高達15萬種以上的物種,在這美麗的島上共存著。隨著經濟發展和人類的需求,有人引進了許多外來種,目的是為了做觀察、欣賞、食用……等等,但是最後因不當棄養,衍生出外來種入侵等問題,使得臺灣本土生物多樣性下降,大多數的外來種都會危害到其他原本生活在台灣的生物群,使得台灣的某些動植物走向滅絕的道路。這次的講座讓我學到許多知識,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在飼養寵物之前,要先想一想自己有沒有能力照顧牠們,而且養牠就要負責任,不能在寵物長大了,變得沒那麼可愛,就將牠棄養了。
510-23 鄭祐薰
現今台灣社會引進許多大量的外來種,這些物種大多用於飼養、觀賞、科學研究……等用途,而出現在台灣山野間的這些外來種是因為人類不當的放生,或物種意外逃出,並在野外大量繁衍,導致台灣的生態環境和農業受到嚴重的影響。其實這些物種本身都沒有錯,有很大的原因是在於我們人類,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重視這個棘手的問題,並且要用人道、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困難,好讓台灣的生態和農業可以良好永續的發展下去。
510-6 王怡傑
今天我們去聽一個「怪獸入侵!當外來生物入侵台灣」的講座。首先,老師用豐富多元的簡報和影片,讓我們認識什麼是外來種,還有外來種生物在臺灣停留的原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的「放生」後的動物,離開原本的生活環境,因適應不良而死亡,僥倖活下來的,卻因競爭或排擠,直接危害當地原生物種,使原生物種數量降低,甚至是絕滅;還有外來種例如生活在西部白頭翁因放生活動,與分布於東部的特有種烏頭翁雜交,讓台灣原生鳥種的存活遭受威脅;甚至有的人因缺乏對動物習性的了解,把淡水魚放生到不適合生存的鹹水水域,也讓原本「放生」的用意變成「放死」了。了解這些知識後,希望我們可以想想怎麼彌補這些錯誤,並且一起來守護臺灣的生態。
指導老師:張家瑋老師
503 陳宇晧
外來種和原生種有什麼差呢?答案很簡單,外國的原生種或品種改良進入台灣的都是外來種;只有台灣土生土長的才稱原生種。社會上,某些宗教會以放生來行善,可是對生物學者來說「放生」等於「放死」,那個物種換了環境,環境適合牠,有可能因無天敵導致無限繁殖,可能引發生態浩劫;若環境不適合牠,那牠一下子就會死亡。放生其實不是很好的行善活動,在行小善時,無意間形成大惡。今天上完課後使我更加了解外來生物的許多知識,謝謝張講師!
503 黃翊恩
這次的講座是在說關於生物入侵種、外來種和原生種的話題,老師告訴我們入侵種會帶來的危害,又放了許多影片給我們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部叫「放生還是放死」的影片,主要是在講佛教放生看似是在做好事,但有時候其實是在殺生,而且增加入侵種的危害,例如:放生牛蛙,當時放生完牛蛙後,過幾個月就發現幾乎看不到本地青蛙的蹤影,因為都被牛蛙吃了。我覺得如果要養動物要確定可以照顧牠一輩子,並且不放生,才能保護我們原本的生態環境。
503 彭子寧
今天,我們全班到視聽教室聽「外來生物入侵」講座,我學到了:外來種的產生,可能是寵物飼養、觀賞展示、科學研究、宗教放生、生物防治或是意外偷渡。由自然力傳播叫做「原生種」;不是原產於當地,而是從其他地區引入的稱為「外來種」;引入後造成負面影響的稱為「外來入侵種」。聽完講師的說明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影片,它讓我了解什麼是「放生」和「放死」。謝謝老師讓我們了解這麼多有關「外來種」的知識。
{{ $t('FEZ003') }} 2021-04-23
{{ $t('FEZ004') }} 2025-08-24|
{{ $t('FEZ005') }} 293|